金融業是經營管理風險的行業,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今年以來,金融管理部門堅持市場化、法治化處置風險,一些突出風險得到穩妥處置。重點集團、大型企業風險處置穩妥推進。與此同時,面對房地產市場下行壓力,下調房貸利率、降低最低首付比例、設立專項借款“保交樓”、保障房企合理融資需求等金融措施不斷加碼。人民銀行、銀保監會日前發布的《關于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出臺了16項舉措,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提振市場信心。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一些突出風險得到妥善化解,金融體系運行穩健,這意味著盡管今年以來受國內外各類超預期因素沖擊,經濟運行出現一定波動,但金融風險整體收斂的態勢得以延續,成為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的一個重要積極因素。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指明了方向!胺婪痘庵卮蠼洕鹑陲L險的重要思路,是做大經濟實力這個分母,稀釋風險這個分子!苯,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志表示,隨著明年中國經濟整體好轉,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市場信心得到提振,各類經濟金融風險隱患會在發展中得到有效化解,重大風險處置能力會在發展中得到不斷增強,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一定可以守住,并在此基礎上推動經濟行穩致遠,高質量發展。
防風險制度安全網更加牢固
經濟平穩運行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基石。2022年,面對疫情等超預期因素沖擊,金融管理部門及時出臺了一系列貨幣金融措施,助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這期間,人民銀行實施兩次全面降準,提前完成上繳結存利潤超1萬億元,推出科技創新、普惠養老、交通物流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通過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項目融資支持力度,引導資金精準滴灌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針對批發零售、交通物流、餐飲住宿、小微企業等困難行業企業,金融管理部門多維度發力,引導金融機構落實好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加大助企紓困力度。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持續增強,而經濟恢復向好也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提供了穩定的經濟環境。
與此同時,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制度基礎更加牢固。2022年,人民銀行扎實推進金融穩定長效機制建設,會同有關部門加快推動建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定位于由中央掌握的應對重大金融風險的資金,資金來自金融機構、金融基礎設施等市場主體,與存款保險基金和相關行業保障基金雙層運行、協同配合,共同維護金融穩定與安全。目前,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基礎框架初步建立,已有一定資金積累。
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框架進一步完善。今年4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發行總損失吸收能力非資本債券有關事項的通知》,在我國正式推出TLAC非資本債券這一創新型工具,進一步拓寬我國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補充渠道;7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就《系統重要性保險公司評估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9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布了2022年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認定19家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其中,國有商業銀行6家、股份制商業銀行9家、城市商業銀行4家。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規模大、復雜性高,與其他金融機構關聯性強,在金融體系中提供關鍵的金融服務,對整個金融體系高效運行有著重要影響。伴隨我國建立起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規則,在防范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的同時,將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中小銀行改革化險持續推進
作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重中之重,金融管理部門在推進中小銀行改革化險方面動作頻頻,包括持續深化公司治理改革、整頓股東股權和關聯交易違規行為、推動吸收合并、改革重組落地,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等舉措。
近年來,金融管理部門支持鼓勵地方政府推進轄內機構改革重組,優化區域金融機構體系,增強中小銀行發展動力,已先后批準組建四川銀行、山西銀行、遼沈銀行,吸收合并了一些風險機構。今年5月底,吸收合并洛陽銀行、平頂山銀行、焦作中旅銀行后的“新中原銀行”成立;7月,沈陽農商行順利完成遼陽農商行和太子河村鎮銀行網點、人員、存款承接工作。數據顯示,上半年,已批準34家中小銀行合并重組。
與此同時,以省聯社改革為重點的農信社改革步入實質性推進階段。今年4月,浙江銀保監局批復同意浙江農商聯合銀行開業,標志著全國深化農信社改革“第一單”正式落地。遼寧省農商行籌建工作小組近期發布公告稱,沈陽農商行與省內30家農信聯社組建了遼寧省農商行,目前參與組建的銀行已分別完成內部公司治理程序。據報道,河南省農信社改革方案也已獲批復,將通過組建河南農商聯合銀行,自上而下理順股權結構,完善公司治理,推進系統重塑,提升全省農信社體系健康度,充分發揮地方金融“壓艙石”的作用。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壓實各方責任,防止形成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集中統一領導。對此,前述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志表示,從機構來看,我國大型國有金融機構的基礎較為堅實,但個別中小銀行、村鎮銀行、信托公司等較為脆弱。下一步,要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推動加強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嚴格高管、主要股東資質審核和行為監管,有效隔離產業資本和金融風險,引導金融機構找準定位,專注主業,不斷夯實金融健康發展的微觀基礎。
談及中小銀行改革化險方向,王青建議,首先,中小銀行要及時運用專項債、永續債等渠道補充資本金,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其次,要在經營過程中把握好擴大規模、業務創新與風險防控之間的平衡,牢牢守住不發生重大金融風險的底線;再次,“自救”應成為當前和今后應對中小銀行金融風險的主要方式。中小銀行及其股東作為市場主體,應當承擔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救”風險的主體責任。其中,“自救”資金來源于股東出資和可持續經營產生的收益;少數資不抵債的中小銀行要有序市場化退出,通過股權清零、大額債權打折承擔損失。
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今年以來,一些大型企業特別是頭部房企債務風險突出,引發關注。在此背景下,一系列擴需求、保供給、緩解融資難的政策措施落地實施,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今年8月,住建部、財政部、人民銀行等部門出臺措施,通過2000億元“保交樓”專項借款等方式加大力度保交樓、穩民生。據悉,專項借款資金已基本投放至項目,資金投入帶動形成一批實物工作量,有效促進了項目建設交付;11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出臺16項舉措,加大對房企融資支持力度。今年前10個月,銀行業累計發放房地產開發貸款2.64萬億元,累計發放按揭貸款4.84萬億元。
對于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針對房地產市場提出具體要求——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并購,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同時要堅決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要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探索長租房市場建設。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房地產作為經濟的支柱產業,其穩定健康發展既關系著金融穩定,又聯系著社會民生問題。銀行體系接近一半資產直接或間接與房地產相關,房地產領域風險傳染性強,不僅影響表內開發貸和按揭貸款,還容易在產業鏈上下游傳導,因此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重要性極大!惫獯笞C券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
對此,前述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志表示,下一步,要立足我國巨大需求空間支撐,持續優化需求側管理,加大對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金融支持力度。中期要研究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治本之策,改革完善房地產相關土地、財稅、金融等基礎性制度,多渠道增加市場化長租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推動房地產企業轉型發展,有序構建房地產健康發展新模式。
王青表示,2023年,政策面將重點引導商品房銷量、房地產投資以及土地市場先后企穩回暖。預計下一步政策支持空間依然較大,除了有效落實以“三支箭”為代表的房企金融支持政策外,政策工具箱在放寬購房條件、降低首付比例、降低居民房貸利率方面還有較大操作空間。
|